-
LiGa结合GIS,助力风资源管理上新台阶
为了更好的助力风场高效选址&运维管理风电场微观选址,让风场投资开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中国海装重磅打造的LiGa风资源评估平台(以下简称“LiGa平台”)结合大数据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双管齐下,为风场选址和运行保驾护航。
-
景峡南风电场:“海装造”转出戈壁好项目
2018年,总装机规模为60万千瓦的国华景峡南风电场的发电量再超预期,全年累计发电13.32亿千瓦时,较上一年增长23.2%,高出年度目标3.32亿千瓦时,这是《风能》杂志记者在组织“最美风电场”活动媒体报道团走访一线时了解到的信息。自投运以来,该项目连创佳绩,成为弃风限电背景下“三北”地区风电高质量开发的样本。
-
金牌服务助推海上智能运维
8月15日,由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海上风电网主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等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海上风电智能运维高峰论坛”在杭州成功召开。
-
被中广核辽宁公司屡屡点赞风场的秘密
内蒙高原到辽西的过渡带上坐落着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基地之一——阜新。这里曾经以“煤电之城”闻名于世,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亚洲最大的发电厂。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殆尽,曾占据阜新半壁江山的煤炭经济从此走向了崩溃。作为国家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选择以风电作为新的能源和经济引擎,完成了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我救赎,成为了众多企业争相进驻的风能资源宝地。
-
海上大叶片技术
海上风能资源优越,2017~2019年全国海上风电项目预计招标容量为1019.6万千瓦,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国家能源局《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8MW-10MW 陆/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实现5-6MW等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安装规范化和机组运维智能化。
-
缺乏适宜国产机组掣肘海上风电——访中船重工海装风电研发中心副主任张海亚(2016年9月5日《中国能源报》18版)
我国海上风电正处于从“项目示范”向“快速开发”的转折时期。发展海上风电还需突破哪些瓶颈?怎样在“十三五”时期实现积极稳妥推进?日前,中船重工海装风电研发中心副主任张海亚就相关行业热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杨本新:海装风电“快崛起”得益于创新精神(《中国能源报》2016年6月27日第18版)
日前,“2016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哈尔滨召开,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杨本新被授予“2015-2016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并在大会论坛上发言。
-
我国海上风电有两大屏障亟待打破——叶片研发及海工市场培育需加强(《中国电力报》2016年5月14日2版)
回顾“十二五”,我国风电并网装机规模达到1.29亿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却屈指可数。不过,这一情况即将发生改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的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及行动路线图中,研发大型海上风机赫然在列。
-
由“项目示范”向“快速开发”转变——海上风电发展关键是降成本(2016年5月5日《经济日报》7版)
凭借风力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适宜大规模开发等特点,海上风电正成为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近日召开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上,专家表示,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技术、质量、政策等,并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
-
海上风电或迎来“转折年”——产业发展需打破部门板块圈子的界限,实现深度融合(《中国能源报》2016年5月2日第18版)
日前,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海上风电、中国装备”为主题,由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协办。会议聚焦了海上风电面临的种种难题,勾勒了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